各有关高等院校: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中国对外贸易事业蓬勃发展。我国企业在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深化“走出去”战略以及国家全方位开放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都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经研究决定举办首届“中语智汇杯”全国高校商务谈判大赛(以下简称“全国高校商务谈判大赛”)。
全国高校商务谈判大赛是由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的全国性赛事。为组织好本次比赛,特成立大赛组织委员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智慧商谈、合作共赢
二、竞赛宗旨
本赛事突出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竞赛宗旨,通过大赛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商务谈判实践平台,以竞赛为抓手,全面推行“教、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谈判大赛对专业建设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使学生掌握商务谈判知识、流程以及各种谈判 技巧,具备商务谈判能力,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院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及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有效支撑,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三、竞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
四川外国语大学
承办单位:中语智汇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持续更新中)
重庆市商务英语研究会
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指委商务英语分委员会
江西省外语学会
浙江省商务英语协会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教育培训分会
职业教育国家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
成都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玉林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深圳技术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外国语职业大学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四、参赛资格
全国高校英语、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本次大赛分为本科组和高职组两个组别。竞赛语种:英语。
五、竞赛形式
本次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初赛为校内选拔赛。复赛和总决赛均为团体赛,其中复赛形式为线上评审商务谈判策划案,总决赛形式为现场面对面商务谈判。复赛和决赛均由大赛组委会选定谈判主题。
(一)初赛
初赛为个人赛,各大高校提交参赛登记表后,即可参与;由各高校自行组织学生用电脑登录竞赛主办方指定的平台进行线上闭卷答题,要求学生在60分钟内完成商务谈判典型工作任务的作答。比赛结束由系统智能阅卷判分,生成比赛成绩。考核成绩达到60分(含)以上的选手将获得参加复赛的资格。
(二)复赛
1.复赛为团体赛,由各高校遴选初赛成绩合格者组队进入复赛。高校根据初赛成绩采取自由组队形式,每支队伍由4名选手和不超过2名指导教师组成(参赛选手不可跨团队参赛、教师可跨团队指导),每所报名高校最多能选出3支队伍进入复赛。
2.各高校提交参赛登记表以后,大赛组委会以高校为单位,向报名团队发送商务谈判案例要求,各参赛队伍用英语撰写商务谈判策划书(以甲方或乙方身份),并在指定时间内提交至大赛指定邮箱。
3.评委评审(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线上评审),评委根据商务谈判策划方案内容和结构、前期调查结论、案例理解、切入点、策略,提出谈判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要素进行综合评分。
4.复赛结果:大赛组委会根据专家评审成绩公布入围晋级总决赛团队名单。
(三)全国总决赛
1.总决赛采取本科组、高职组分组竞赛原则,如遇本科、高职组无法分开的情况,则考虑同组竞赛。
2.总决赛谈判时间:每组现场商业谈判(32分钟),其中30分钟谈判,2分钟总结陈述(甲乙方各1分钟)。
3.总决赛形式(线下):现场商务谈判环节(具体形式另行通知)
六、时间安排
序号 | 时间 | 赛事进程 |
---|---|---|
1 | 2021年12月~2022年3月 | 赛事报名阶段 |
2 | 2022年3~4月 | 初赛平台练习、竞赛阶段 |
3 | 2022年4~5月 | 复赛组队报名 |
4 | 2022年5~10月 | 复赛竞赛阶段 |
5 | 2022年11月 | 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
日程如有调整,请以竞赛官微公布为准。
七、决赛费用
(一)初赛及复赛免收参赛费;
(二)总决赛按照每支参赛团队900元的标准收取参赛费。
八、联系方式
联系对应区域经理,填写登记表。
左经理:18030282892(微信同号)
上海、安徽、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
罗经理:18030286282(微信同号)
天津、山西、广西、江西
纪经理:18030287692(微信同号)
北京 、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刘经理:18030288992(微信同号)
浙江、湖南、河南、新疆
李经理:18030288137(微信同号)
山东、广东、海南、福建
林经理:18030287865(微信同号)
湖北、江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
赛事联系微信:zhongyuzhihui_xy
注:如因疫情原因,需变更赛事进程或时间,组委会将及时在官方网站发出公示,以官方组委会最终通知为准。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