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专业设置历史长、教学涵盖面广、教师人数多。学院的前身是1960年建校之初的外贸外语系。1995年,成立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现有教职工175人,其中一线教师155人,高级职称教师87人,占比56.13%;博士80人,占比51.61%。教师队伍中有资深翻译家2名,上海市高端人才2名,浦江人才计划学者3名,宝钢优秀教师奖7名,上海市育才奖3名,松江区领军人才1名,校级教学标兵4人次。有10余名教师在上海市和全国性教学大赛中获得各类奖项。
长期以来,学院立足上海,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际商务外语学科。不断探索完善卓越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文商法交叉和应用外语研究树立学科声誉,以提供强特色、多学科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支撑,争取国内外商务外语学科话语权,以国别与区域研究为决策层提供智力支持与专家智慧。
学院现有商务英语、英语、英语(国际商务英语方向,中英合作)、日语(商务日语方向)、法语(商务法语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商务汉语方向)、新闻学(经济新闻报道方向)7个本科专业。其中商务英语专业2009年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全国“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设有大学英语教学部,承担全校公共英语教学工作。
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和1个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MTI)(包括英语口译、英语笔译、日语笔译3个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设立于1986年,是改革开放后第二批设立的硕士点,也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得B级,在全国排位20%-30%,并列第33位,在上海市所有高校中名列第六。
学科特色:1.学科融合,文商法交叉。形成以文为主、文商法结合的优良传统。(1)主攻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苏格兰与爱尔兰文学等。(2)聚焦商业伦理精神、文化服务贸易、商务口笔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了一批代表性著作与教材。(3)专注经贸法规文献翻译,连续7年为商务部翻译《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等文献,商务翻译语料库与话语体系应用研究取得成效。近六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排名第4),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澳大利亚政府“特别翻译奖”和傅雷翻译奖。2.守正创新,新文科发力。立足新时代,把握AI、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新趋势,积极开展人机对话、动态语言能力系统研究,在商务语言应用实践新领域取得前沿性成果,有效拓展了学科与人才培养的新兴领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在上世纪90年代发起成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并曾任理事长单位;现为上海市外文学会商务英语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学院教师参与国家商务英语专业标准制定;首创全国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学院依托WTO亚太培训中心、教育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与新闻人才和中国(上海)自贸区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在语言翻译服务、传播中国文化、制定商务英语专业标准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社会影响。
学院高度重视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式的多元化,大力推进“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英语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在全国各类大赛、尤其是语言类大赛中成绩卓越。学院的商务外语教学和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已形成了成熟完整的商务外语课程体系,是国内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开设有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译、口译模拟、新闻模拟等实践教学课程,建有同声传译实验室和笔译实验室。学院注重校企合作,MTI长聘企业导师22人,开展联合深入指导;学院与青浦区商委、厦门亿学有限公司、中语智汇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等开展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长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及研究生双学位合作。与日本国士馆大学保持推进交换生项目。与美国蒙特雷高翻学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已达成合作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意向。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首创全国商务翻译大赛,该赛事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与我校共同主办。在首届全国商务翻译大赛中,共有13747名选手参赛,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64名选手从中脱颖而出。2021年第二届全国商务翻译大赛再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年来学院持续开展“阳光工程”“博雅师道”“思源下午茶”“外语文化季”“职来职往”等传统品牌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塑造健全人格,首创“博雅五一劳动奖”,在学校率先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